400-826-3191

>
>
>
焦碳废水的来源和危害

焦碳废水的来源和危害

    焦化厂在进行焦炭炼制、化工产品回收以及煤气净化的过程中都会有工业废水产生,其成分复杂多变,除氨氮、氰及硫氰根等无机污染物外,还含有酚类、萘、吡啶、喹啉等杂环及多环芳香族化合物(PAHs) 。由于氰化物、多环芳烃及杂环化合物很难生物降解,加之高浓度氨氮对微生物活性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导致废水的可生化性较差,焦炭废水一直是公认的最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

 

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飞速发展,焦炭产能的不断扩大,产生的焦炭废水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其达标排放问题越来越受到环保部门及企业的高度重视。

 

    焦碳废水是炼焦、气体净化及产品加工制备中产生的,其来源广泛、组分复杂、毒性大,其中,除了酚类化合物外,还有难降解的杂环化合物、脂肪类化合物和多环化合物等;无机成分包括氰化物、硫化物、氨氮,属于高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其主要来源有:

(1)煤高温干馏和荒煤气冷却过程中产生的剩余氨水;

(2)煤气净化过程中产生的煤气终冷水及粗苯分离水;

(3)粗焦油加工、苯精制、精酚生产及古马隆生产等过程产生的污水;

(4)接触煤、焦粉尘等物质的废水。这几种废水中,一般剩余氨水占废水总量的50%~70%,是焦炭废水处理的重点。

 

    焦炭废水直接处理排放的焦化废水对生物、农田、水体及环境等会造成严重危害。焦化废水中的酚类化合物会使生物细胞内蛋白凝固,长时间接触会使人身体中毒。难降解有机物在水产中后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身体造成危害。氮化合物引起水富营养化,水体变质。主要危害有:

(1)成分复杂:焦炭废水组成复杂,其中所含的污染物可分为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两大类。无机污染物一般以铵盐的形式存在,有机物除酚类化合物以外,还包括脂肪族化合物、杂环类化合物和多环芳烃等。其中以酚类化合物为主,占总有机物的85%左右,主要成分有苯酚、邻甲酚、对甲酚、邻对甲酚、二甲酚、邻苯二甲苯及其同系物等;杂环类化合物包括二氮杂苯、氮杂联苯、吡啶等;多环类化合物包括萘、蒽、菲等。

(2)含有大量的难降解物,可生化性较差:焦炭废水中有机物(以COD计)含量高,且由于废水中所含有机物多为芳香族化合物和稠环化合物及吲哚、吡啶等杂环化合物,其BOD5/COD值低,一般为0.3~0.4,有机物稳定,微生物难以利用,废水的可生化性差。

(3)废水毒性大:其中氰化物、芳环、稠环、杂环化合物都对微生物有毒害作用,有些甚至在废水中的浓度已超过微生物可耐受的极限。

(4)含有危害水生生物和人体的剧毒及致癌物质:主要污染物质为环链有机化合物、叠氮化合物以及氨氮等。这些物质对生态环境以及人体的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的危害,如果人直接饮用了含一定浓度这类物质的水或长时间吸入含该类物质的空气,将会危害身体健康,严重者可以致癌;特别是有些物质可在动物或植物体内富集,使其浓度浓缩许多倍,最终通过食物链侵害到人类;焦炭废水中的含碳类化合物多数都是耗氧类物质,它们进入水体后要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严重时可以导致水体的腐化;而焦炭废水中的含氮类物质,能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可以导致藻类的大量孽生和繁殖;氨氮在水体中还能转化成硝态氮,婴幼儿饮用了含有一定浓度硝态氮的水,可导致白血病。因此,焦炭废水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及其严重,对人类的威胁巨大。

 

    目前,国内大部分的焦化厂普遍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处理经蒸氨、脱酚预处理的焦炭废水,处理后水中的酚、氰、油等有害物质大为降低,但对COD和NH3-N的去除率并不高,难降解物质的存在使出水水质不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因此,还需要进行深度处理即三级处理。然而,深度处理费用昂贵,成本压力大,多数焦化厂仅采用生化处理,未经三级处理,造成未达标排放,严重污染了水环境,给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