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解技术在高浓废水预处理上的运用原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出现了大量的人造有机物,这些物质多为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毒有害物质,随着污水的排放进入水体,对水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例如印染废水,制药废水,电镀废水,焦化废水和其他有机合成化工废水,这些废水中的污染物主要是有毒有害或难生物降解的有机物,如重金属,多环芳烃,硝基化合物,氯苯和芳烃。由于氧化能力的提高,电催化氧化技术受到广泛关注。采用电催化氧化产生高氧化性羟基自由基降解有机物,在处理难生化有机废水方面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该法占地少,操作简单,但效率低,且影响因素多。微电解技术是目前较为理想的处理难生物降解有机废水的方法,它利用微电解材料产生的电位差,在不通电的情况下,利用电位差对废水进行电解处理,从而达到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目的。
此技术是一种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理想工艺,应用于处理高盐、难降解、高色的废水,不仅能显著降低废水的 cod和色度,而且可大大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
其工作原理是基于电化学、氧化还原、物理和絮凝沉淀等综合作用,即在不通电的条件下,利用微电解设备中填充的微电解填料产生“原电池”效应来处理废水。在通了水后,设备内部形成了数不清的电位差为1.2 v的“原电池”。
"原电池"用废水做电解液,通过放电产生电流,对废水进行电解氧化和还原处理,达到降解有机物的目的。新生态系统中的[o h]、[h]、[o]、fe2+、fe3+等组分在处理过程中能够与废水中的许多组分进行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的fe2+进一步被氧化为fe3+,其水合物具有很强的吸附-絮凝活性, 尤其是在碱调 ph值后生成的氢氧化亚铁和氢氧化铁胶体絮凝剂,能大量絮凝水中分散的微粒、金属微粒和有机大分子。
此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处理效果好,成本低,处理时间短,操作维护方便,耗电少等优点,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废水的预处理和深度处理。